12月1日晚,由??蒲刑?、康巴文化研究中心主辦,文學院和社會科學聯合會承辦的學術講座“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視域下的普通話再審視”在B6408教室舉辦,講座采用“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文學院語言教研室主任張喜洪老師主持、衛勤老師主講,全校200多名師生參加了此次講座。

首先,衛老師提出何為“普通話”,并通過該概念的分析向大家講解了“共同語”和“通用語”的區別,介紹了將普通話定性為“漢民族共同語”和“國家通用語言”的進程變化及內涵。接下來宣讀了《關于加強高等學校服務國家通用語言文字高質量推廣普及的若干意見》文件的部分內容,提出作為民族院校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更應該站在鑄牢視域下對普通話的“普通”性進行再審視。衛老師從推普的歷史過程和普通話的民族變體兩個角度解讀了普通話的“普通”性,指出當前國家通用語言的政策導向更加強調普通話使用主體或共同體的超民族屬性?!皾h語的民族變體”“地方普通話”和“中介語”這三個名稱雖然具有很高的相似性,但漢語民族變體和地方普通話不同于中介語,應當正確認識和處理交際普通話區域變體的“特色”和教學普通話 “差錯”的關系,認識并理解普通話區域變體中群體性的體系性、穩定性和可理解性特征,在普通話推廣教學中應注重個別性的“差錯”或“偏誤”的糾正?;趪彝ㄓ谜Z言的工具性、政策性和本體共性趨同特征,衛老師再次強調了“認同”的重要性。

最后,衛老師結合自己的普通話推廣宣傳和教學工作談了幾點提升民族地區普通話推廣質量的思考:推進民族地區普通話測試的合理性改革研究,讓測試切實為提高國家通用語言文字能力質量服務;推廣普及工作應在語言生態觀的引導下強調普通話的工具功能和交際功能;加強科研與調研,為民族地區普通話推廣普及和高質量教學提供學理支撐。
張喜洪老師對本次講座進行了總結,并倡導同學們學好普通話、扎實專業基礎,未來為民族地區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工作貢獻力量。(文\尼瑪拉姆 圖\梁庭婷)